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入职富士康28年,他经历三起三落,从普工干到经理

工会发布 2022-9-8 19:08 2946人围观 集团新闻

在职场,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对入职富士康28年的周建平来说,更是如此。


28年来,周建平遭遇过不少挫折和失意,但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这样三道坎:进公司时,绩效垫底;8年后转换跑道,部门险些解散;从深圳转调成都,遭遇断崖式降级。


换了别人,或许就会选择躺平。但,他是周建平。


一个技术“菜鸟”,干着干着就成了“大牛”;马上面临分流,却“绝处逢生”,一路高歌猛进,升任厂长;本已“削职为民”,却又“柳暗花明”,重新执掌一个部门。


周建平的“三起三落”,分明是一个富士康草根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东山再起”的职场传奇。



指纹消失


勤能补拙,周建平的成长印证了这个道理。


周建平来自四川金堂农村。1993年,他从一所职业高中蚕桑专业毕业后,入职成都市量具刃具厂。几个月后,位于深圳西乡的富士康到成都揽才,周建平萌生了跳槽的想法。通过层层面试,他幸运地拿到了富士康核心技术事业处的offer


1994年初,怀揣着月入过千的梦想,周建平来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寻梦,入职富士康宝田一厂。核心技术事业处主要从事精密模具零件的加工。当时,与周建平同批进厂的有30多人,入职后,他们要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模具加工技术培训。周建平只在成都市量具刃具厂参加过车工、钳工专业短训,与其他专业对口的新人相比,他先天不足的劣势暴露无遗:连最基础的三视图都看不太懂,画加工零件的立体图更是费劲。



周建平来不及自卑。因为,当时富士康实行“优胜劣汰”制,他的首要任务是追上工友,不掉队。他时常随身带着各种图纸,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画图样。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图纸,他就用橡皮或者萝卜削出零件形状。那段时间,他做梦都在审图纸、画图样。终于,这一“拦路虎”被他拿下。


磨床加工是模具生产制程里的“老大哥”。在那个年代,要想学好磨床,必须心细、胆大。


高精密模具零件对磨床加工的精度要求很高,尺寸误差不能超过2μm,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1/30粗细,操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磨平面、抓正角、切R角、切小槽等基本功。工友们上手很快,但没有专业基础的周建平学起来却很吃力。他只能用笨办法,多练、多总结,只要有空就在磨床上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候,嘈杂的车间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周建平觉得奇怪,抬头一看,车间里空无一人——原来是到了午饭时间,大家都去吃饭了,只有他还在和磨床为伴。

不同的零件,加工工艺不同,对修正砂轮的厚薄和颗粒粗细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加工零件前,操作者要用钻石刀对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打磨。师傅教他们在打磨过程中用手指触摸砂轮,以感受砂轮修正面的颗粒粗细。尽管观察了很久,但第一次摸砂轮时,周建平仍然有些胆怯,生怕有个什么闪失。犹豫了好一阵子,他才鼓起勇气、壮着胆子,按照师傅传授的要领,朝砂轮伸出了手。


经过苦练,周建平终于学会了这一“绝技”。由于经常接触砂轮,他右手食指和大拇指上的指纹都被磨掉了。三个月的魔鬼训练过后,周建平被分到研磨课C组。


富士康的模具加工部门一直有个传统:每月开展个人加工品质和效率绩效考核,对绩效好的员工予以表彰并颁发奖金。看到身边的工友不时拿奖,周建平心里憋了一股劲:我也要拿到好绩效,站上领奖台。


但是,周建平分到研磨C组半年了,组长一直让他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复杂的零件都安排老员工加工。周建平认为,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既缺乏挑战性,又很难出绩效。于是,他主动去找组长,要求加工难度系数高的零件。但是,情况仍然没有什么改观。


有一天,组长临时有事外出。趁着这个机会,周建平找到生管人员软磨硬泡,终于拿到了加工Core pin(一颗核心模具零件)的任务:将一块块小铁板加工成1.2mm厚的铁皮,要求不能弯曲变形,尺寸精度在2μm之内。周建平一口气加工了100PCS。组长回来后,看到周建平交上来的加工件,有些不放心,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检查。幸运的是,这100PCS零件的加工质量全部达标。


周建平以为自己的春天要来了。然而,在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他还是只能做一些简单零件的加工。看到别人加工“含金量高”的零件,他心里直痒痒。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他就跑到老师傅们的机台前观摩,下班后还在心里盘算:如果这个零件由我加工,应该怎么做?日复一日,周建平的技能不断精进,加工高难度零件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狂人”遇挫


终于,周建平遇到了伯乐。


1995年,周建平调到研磨课B组。新组长对他的技术很满意,经常安排他加工一些高精度的零件。周建平没有辜负组长对他的信任,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一次,部门接到一张紧急订单,要加工一批新型零件,工艺要求高,交货时间紧。组长安排周建平和另外一位技术过硬的老员工来生产这批急件,两个人两班倒连续加工了三天,最终如期交货。客户非常满意,又追加了后续订单。



熟能生巧,做模具更是如此。周建平有一个习惯:喜欢做工作笔记,记录要点、总结心得。每加工一款零件,他的笔记本上就会增加一项记录。把他所有的工作笔记垒起来,高度接近1米。


周建平在工作中学习、实践后思考,加工完一款零件,相当于动了两次脑筋,无形中,操作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正因如此,再次加工同一款零件时,他都能对上一次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结果要么是加工品质比上一次更好,要么效率更高。渐渐地,周建平达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加工出来的零件不仅品质高还很漂亮,以至于让大家感觉像是精美的工艺品。


高速冲压核心模具零件一直以材质坚硬、加工精度和难度大著称,如刀板等。很多时候,这类零件的加工需要采用线割和磨床的制程搭配来完成。有一次,市场部接到一批刀板订单。由于采用线切割加工生产成本较高,加工品质也很难保证,研磨B组决定开展工艺创新:用全磨床制程加工这批零件。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周建平主动请缨,接下了这项任务。


用磨床加工刀板,有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用的是日本工具钢,材质硬度达HRC60以上,平面加工非常容易变形,且最终成品也极难控制变形量。第二,要在钢板上开数个深度为1.5mmV型排槽,槽底R角是小于0.03mm的清角,相当于头发丝的一半,精度要求非常高。


周建平认为,加工这颗零件,最难的是清角。他反复精细打磨砂轮,并用塑胶片试切,再放大50倍确认,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经过反复试验,周建平成功加工出了这款刀板。之后,组长都把这颗零件交给周建平做,最快的时候,他能在8小时内加工出4片。


由于表现出色,在研磨B组,周建平每个月的绩效都名列前茅,并先后数次获得绩优个人效益奖、最佳生产品质奖、公司模范员工奖等荣誉。鲜花和掌声夹道,加之年少气盛,渐渐的,周建平觉得自己技术高超,无人可以替代,开始自我膨胀。有一次,他偶然知道有个技术不如自己的同事奖金拿得比自己高,心理很不平衡,马上去找部长讨说法。部长好说歹说、耐心安抚,才让他平息了心中的不快。


1997年,部门组织扩张,组长岗位缺人。部长有意提拔周建平,但为了磨一磨他的性子,故意安排他去带一个排名垫底的组。这个组里的员工,要么是老油条,要么是刚来的菜鸟。加之当年传销盛行,有些员工被洗脑,总想着一夜暴富,没怎么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刚开始,周建平根本管不住他们,团队就像一团散沙。


周建平遇到了新课题。他这才知道,管理一个团队,比自己加工好一颗零件要难太多了。但他也清楚,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着他,要想不被人看扁,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那段时间,他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突破团队管理困境。



周建平试着放下身段,学习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他每周两次自掏腰包买来零食,组织员工座谈交流。刚开始,座谈会的气氛比较压抑,十多分钟就草草结束。后来,通过引导,周建平帮助大家敞开心扉,座谈氛围越来越活跃,时间延长到一两个小时,团队成员的心终于凝聚在了一起。


周建平还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菜鸟”们进步很快,“老鸟”们受到刺激,开始一门心思地钻研业务。最终,这个后进团队蜕变成了优秀团队,团队绩效在部门名列前茅。在这个过程中,周建平身上的浮躁和傲气也被磨掉了。


1998年,周建平被正式提拔为组长。当年,他还完成了人生大事——结婚,并与另外26对新人参加了富士康举办的第二届集体婚礼。公司为他们送来冰箱、洗衣机和DVD等新婚大礼,集团创办人郭台铭还亲手为每一对新人送上金银首饰。



连升三级


危机来得猝不及防。甚至,周建平已经做好了卷铺盖走人的准备。


1999年初,周建平所在的单位要到昆山筹建B/MII)华南模具加工部,他第一个报名拓疆。在昆山园区,他负责管理研磨课,因团队成绩斐然,他被评为年度优秀主管。2001年,部门组织架构变动,周建平调回深圳园区。他卖掉昆山的房子,转而在深圳买了一套房。



当时,集团启动“凤凰计划”,周建平被调到成立不久的精密陶瓷产品处端面研磨课,生产光通讯系统中的核心陶瓷部件Ferrule。正当周建平对未来充满憧憬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凤凰计划被按下暂停键,精密陶瓷产品处也暂停运营。但是,他们已成功生产出100万支产品。接下来怎么办?要么是彻底停产、组织解散,要么自己找客户,将100万支产品卖出去。因为前景不明,高峰时期员工超过600人的精密陶瓷处,最终只有60余人选择留下,周建平就是其中之一。


留下来的60多位同事,抱定了背水一战的决心。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千方百计为产品找销路,想方设法让组织活下去。他们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经常加班到凌晨,学习产品知识,挖掘市场需求,寻找潜在客户。


天道酬勤。在产品处主管的带领下,周建平和同事们不懈努力,不仅在三个月时间里把100万支产品全部卖了出去,还拉到不少新订单,开发了大量新客户,精密陶瓷处的生产经营重新走上正轨,并迅速迎来发展黄金期。他们的产品从单一部件拓展到组件、成品全系列;组织规模从最初一个零件生产部扩大到六个SSBU,横跨三大园区,员工也激增至近万人。


周建平享受到了组织发展的红利。他从管理一个生产课起步,到管理一个加工部、多个加工部,直到2008年担任光通讯SSBU(相当于一个厂)主管,负责管理龙华、观澜和晋城三个厂区相关车间的生产。在此期间,周建平获得了集团含金量极高的卓越员工总裁奖,并名列集团留才计划榜,公司给他在深圳分了一套住房。2007年,周建平晋升为专理,2009年晋升为副理。


每次升迁,周建平都感觉自己是被“揠苗助长”,因为他自认个人能力并不能满足岗位需要。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成了他的日常。


生产精密陶瓷的设备大部分从日本和欧美进口。因此,在日常工作和会议中经常要用到英文和日文。周建平是一个有心人,进入富士康不久就开始学习英语,日常口语和阅读、回复英文邮件已基本没有问题。但对于日文,他简直一窍不通。


周建平用上了读书时用过的笨办法。他买回一本日文词典,每天抄一些日文词汇随身携带,有空就拿出来看、背,慢慢记下了不少工作常用的日文词汇。部门举办的日文培训班,他一节课都没有缺过勤。靠着这样的积累,一年下来,他的日文水平基本上可以应付日常工作。


有一次,一位日本技师要来公司做技术交流。按计划,本来应该由市场部主管去香港接机,但因其临时有事,接机的任务落在了周建平身上。这是周建平第一次单独和日本客人打交道,他心里没底。为化解可能出现的尴尬,周建平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比如要和客人聊些什么、用日语应该怎么说。从香港机场到公司,两人一路相谈甚欢。事后,日本客人直夸周建平的日语说得棒。


在精密陶瓷产品处,大多数主管都拥有高学历,硕士、博士不在少数。周建平决心把自己的学历也提升起来。2004年,他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报读了中国地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专班。2008年,他又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并于2010年顺利毕业。


“咸鱼”翻身


回成都!周建平心里一直响着这个声音。2010年富士康在成都建厂之后,这个声音越发清晰。



在精密陶瓷产品处的那些年,周建平一心扑在工作上,忽略了家庭和生活。儿子上幼儿园时,他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有一段时间父子见一面都难。有一次,幼儿园班主任给周建平打来电话,告诉他孩子在学校哭了,因为一周都没有见到过爸爸,孩子很想他。这个电话给了周建平很大的触动: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生命中不能只有工作。


周建平想回成都,还有一个原因。2008年,周建平在龙华七里香榭买了第三套房,但是他的父母不习惯在深圳生活,依然居住在四川金堂老家。他平时工作太忙,基本上都是两三年才回一次金堂,春节时也很难与父母团聚。如今二老年龄大了,周建平不想子欲养而亲不待


20125月底,周建平不顾主管和同事的挽留,执意孤身一人回到成都。他被调到MCEBG事业群Mac(I)统筹管理部,成为一名普通的行政人员。行政人员要做服务,日常事务繁杂琐碎,有时难免会被人呼来叫去。虽然已在回成都之前做好了心理建设,但一旦真实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周建平的心里还是有过瞬间的落差。好在,他能及时调整状态。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三个月。周建平本以为自己已“山穷水尽”,没想到又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刻。20129月的一天,已经下班回到家的周建平接到人资主管的电话。对方让他赶快回公司,有重要工作商议。原来,Mac(I)准备成立IE部,人资部门在干部资料库中发现,周建平学过工业工程专业,而且拥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事业群主管决定,让周建平筹建IE部。


在大多数生产主管眼里,IE就是一个找茬的部门。当时,Mac(I)五个生产厂部都有专业的IE工程师,周建平带领的全新人团队要顺利开展工作,面临不小阻力。



IE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出生产改善。为了减少阻力,周建平决定采取小步快走的策略。刚开始,他带领团队从小切口入手开展生产改善,而且实操工作都由IE部的同事完成,不需要生产单位投入人力与资源。看到IE部摆出这样的姿态,大多数生产单位由最初的疑虑变为接受、配合,IE部和生产部门的合作日益融洽、默契。


“润物细无声”。一年后,各生产部门发现,新成立的IE部真的可以为他们解决自身发现不了或者较为复杂的问题,帮助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至此,IE部正式站稳了脚跟。


周建平还善于采取迂回战术。如果某项改善力度较大,就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改善、分阶段实施,直至达到最终目标。有次,他的一位下属向一个厂部提出一项改善,并称如能落实,产线生产效率可以提升50%。这位下属信心满满,没想到他刚说完,就被厂部主管一口拒绝。


周建平知道后,对这位同事“面授机宜”:推行IE改善时,要讲究策略和艺术,可以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比如提出先帮他提升10%的生产效率,然后是20%30%……不然,很容易让人误会是放大炮。下属采纳了周建平的建议,最终实现了将产线生产效率提升50%的目标。2020年,因部门成绩优异,周建平升任经理。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之前,大部分IE改善都以事后解决问题为主。但随着智能制造的推广,IE部门在规划阶段即引入仿真技术,可以虚拟出各种设计实景,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事前预防。现在,Mac(I) IE部参与前期规划的自动化生产线,导入后基本上不再需要进行大的改善。



2018年,MCEBG事业群与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周建平受托主导规划了与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校企合作课程项目:《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并与事业群另外三位资深主管轮流到电科大授课,一直持续至今。该课程也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基地校企共建计划的重要部分。2021年,该项目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被评为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年的青涩小伙,如今已是年近半百的大叔。回忆过往,周建平非常感恩集团。他说,富士康不仅为他提供了发展平台,还让他有家的感觉。现在,周建平是成都园区工会委员会委员,成都Mac(I)产品处工会主席。身为员工的娘家人,他积极履行职责,用心关爱员工,努力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的温馨。



“一个人不可能永立潮头。要秉持开放心态,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年轻人。”多年来,特别是在走上管理岗位后,周建平一直不遗余力地培养员工,帮助他们起飞、成长。在他们身上,他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2018-2023 鸿狐网富士康工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7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