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发布 2021-1-28 01:50 662人围观 心灵速递
养育孩子既是家长的辛酸史,也是家长心理和情绪管理的进化史。不少家长更是因为对此过于头疼,还特地去咨询心理咨询师。今天,咱们就给带娃的同仁们“上一课”教大家正确育儿。
一、了解原因比针对行为更加重要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表示焦虑和担心,经常咨询心理咨询师如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其实,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动机和原因,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和情绪。
家长关注孩子的行为,因为行为没有符合自己的要求,就会产生不好的情绪,甚至打骂孩子。
他们很少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事实上了解原因比针对行为更加重要。
二、针对行为可能造成误解 家长只看结果不听解释,这种针对行为可能造成我们对孩子的误解。
小铭妈妈回到家看见刚买的青花瓷碗的碎片,气急败坏地问小铭:“是不是你打碎的?”小铭害怕地说道:“是的,可是我······”
话还没说完,妈妈的巴掌已经打在了小铭脸上。小铭委屈,嚎啕大哭。
原来小铭是想帮外婆洗碗,洗洁精太滑,一时没拿稳才摔碎了碗。妈妈了解情况后非常后悔,责怪自己不冷静。
如果早点了解原因,误会和委屈就都可以避免了。
三、了解原因才能促成行为改变 一位家长反映孩子最近总是在写作业的时候闹脾气,拖拖拉拉,还说头疼。
在咨询过程中,分析发现原来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听到爸爸妈妈跟妹妹一起做游戏传来的笑声。孩子觉得笑声很刺耳,自己很受伤,认为爸爸妈妈偏心,只喜欢妹妹,不喜欢自己。
家长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便认真与孩子谈心,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分工,一人陪伴大的,一人陪伴小的。后来孩子不再闹情绪,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因此,在看到孩子令人生气的行为时,首先要控制好情绪,认真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促成行为的改变。
作为家长发现孩子表现出行为问题时,首先要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马上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
认真与孩子沟通,了解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再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然,采取怎样的措施也要跟孩子商量着来。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更加高效。当然,如果你还有其他心理方面的疑问,不妨来咱们工会员工关爱中心与心理咨询师当面聊一聊,如果不方便见面欢迎拨打员工关爱热线78585或心灵热线560-25885。 在这里,没有轻视,没有偏见,你可以把我们当成树洞来倾诉,也可以把我们当成朋友来聊天。风里雨里,我们在这里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