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张文的四大“战疫”

工会发布 2020-4-16 15:03 6362人围观 集团新闻

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春节超长假期,全民隔离在家,憋到发出了灵魂呐喊——“假期太累,好想上班休息一下!

而留守园区的富士康员工张文,疫情期间,却不得不化身三头六臂,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忙得晕头转向的他,还闹出了乌龙事件……

张文于20128月入职富士康,现为鸿观园区iPEBG先锋制造总处生产技术开发处Proto Line厂生产管制部生产管理课工业安全组员工。今年春节,他没有回安徽老家过年,而是留守园区值班。没想到,不期而至的疫情,把他原本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工作彻底打乱,挑战接连不断,令他神经紧绷。


挑战一:六个消毒池,难倒英雄汉

1月底,因公司防疫工作需要,Proto Line厂厂长李伟亮副理给张文下达紧急“军令”:2月初共有六个部门复工,为加强疫情防控,必须在复工前准备六个鞋底消毒池,设置在复工楼栋门禁位置。接到任务,张文的脑袋瞬间懵了。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假期,物资紧缺,时间、人手也很紧张。张文和另外两个同事绞尽脑汁:到底要从哪里“变”出六个消毒池?

他们先是参考了其他厂部的做法,发现用废弃铝条制作消毒池工程太大,耗时过长。接着,他们又想到位于B23栋的垃圾场——能节约就不浪费、变废为宝是Proto Line厂的优良传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翻遍了垃圾场,结果却无功而返。

因为经常巡查厂区工业消防安全,张文的足迹遍布全厂。他想起有几个楼栋的天面有一些盛废油的接油盘,或许可以打打它们的主意。他带着同事兴冲冲地跑到B13栋六楼天面,一看高兴坏了:长宽一米多的接油盘大小合适,洗洗就能用。和厂里打过招呼后,三个人爬上爬下跑了两趟,将两个接油盘从六楼抬到一楼。然后,他们化身清洁工,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将满是油污的接油盘清洗干净。随后,他们又在B12栋天面找到四个接油盘,抬到一楼清洗。接下来,张文和同事从仓库翻出过年迎新用的胶地毯,分割均匀后平铺在接油盘里。切割中,一个同事还不小心被划伤了。两天后,六个造型特别的鞋底消毒池在复工楼栋入口就位。没想到,其中一个后来竟然不翼而飞。张文和同事又费了一番功夫,爬了好几栋厂房,才在A1栋天面找到一个替代的接油盘。此时,兄弟厂部还在切割、焊接废弃铝条,忙着制作消毒池。


挑战二: 一天万余步,消杀跑断腿

张文防疫工作的第二大任务是带领外部专业人员对Proto Line厂所有区域进行消杀。以前,大规模消杀的频率是半个月一次。2月初复工后,每天都得消杀一次。刚开始,复工部门少,张文只需要跑几个楼层。后来,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好转,复工复产的部门逐渐增加,要消杀的区域也越来越多。

生产区、办公区、卫生间、鞋柜区、楼道……角角落落都要消杀到位,张文每天都要跑二十一个楼层,其中大部分楼层分布在不同楼栋。一天里,他光带人消杀就要从早上九点忙到下午四点多。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张文每天的微信步数过万是家常便饭——这还是进车间不能带手机后的数据。虽然张文以前的工作就是巡查厂区,早已练就了一双“金刚腿”,但一下子跑这么多地方,腿也有些酸。前几天,厂部球车出故障,张文转战于不同的消杀区域时全靠“11路车”。

长时间置身于消杀作业现场,难免要和消毒水雾亲密接触。几次下来,张文身上的黑裤子被药物漂得褪了色,摇身一变成了迷彩裤,三条黑裤子就这么“报销”了。感到肉痛的张文特意找来三条质量过硬的裤子,当作工作服。


挑战三:物资太抢手,领取费周折

申请、领取和发放防疫物资也是张文的工作内容之一。最难的便是领取测温枪。公司要求,对进入园区、办公区、生产区的员工须检测体温。根据Proto Line厂的复工人数,张文好不容易申请到18把测温枪。结果,枪还没捂热,就被园区大门门岗紧急“征用”。张文好说歹说,才留下了3把。剩下的缺口怎么办?张文四处打听,可非常时期,一“枪”难寻。最后,厂长李伟亮副理出面,找人协调了3把;张文则“赖”着卫生课,分两次拿到了4把测温枪。

消毒粉也是防疫期间的抢手货。前期物资匮乏,一开始,张文只领到两瓶各400克的消毒粉、20公斤洗手液,很快发光了。他只能隔几天就往先锋制造总处跑。后来,消毒清洁物品慢慢到位。最多的一次,张文一个人领到100公斤消毒粉、40公斤洗手液,搬到A05栋楼下后,他又给叉车司机说好话,请他帮忙拉到三楼的大仓库。消毒粉是化学物品,即使戴着口罩,在分发时也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一开始,张文觉得“很呛,闻了不舒服、想吐”,现在的他则表示“习惯了就好”。

最繁琐的工作是领取、发放口罩。每天,张文要汇总Proto Line厂各部门次日上班的人数并上报。第二天下午两点左右,他来到先锋制造总处窗口,排队半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领取口罩。口罩领回来,再通知各部门窗口到大仓库,逐一核对后清点发放。从最开始的每天440个口罩,到现在的2000多个,日子久了,张文练就了数数新技能。

有时,口罩并不能如期领到。有一次,张文从下午两点排队到三点,快轮到他时口罩正好断货,张文只能先回办公室。直到当晚七点半,口罩才到货。收到通知后,张文立马赶过去,填表、点数、领回入库、发放,一切搞定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挑战四:一身兼数职,忙得团团转

防疫期间事情扎堆,尤其是复工初期返岗同事人数较少,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忙得团团转。张文所在的工业安全组有6个人,春节期间包括他在内仅2人留守,工作量比平时多出好几倍。防疫宣传、防疫物资管理、防疫措施落实、防疫稽核、就餐秩序维护……张文做了很多之前没做过的事,经常忙到晚上九点、十点才下班。

有半个多月,张文在中午午休时主动担任临时义工,到餐厅给就餐人员测温、维持秩序。有时忙到十二点半,餐厅里只有不多的剩饭剩菜,饥肠辘辘的张文只能有啥吃啥。这期间还曾发生过小插曲——张文做义工时,被总务部门的同事相中了,说爱心观察区需要人手,想请他过去支援。分身乏术的张文,只能向他们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工作太多,张文忙得晕头转向,还曾闹出“乌龙”事件。有一天,张文一大早就起床、吃早餐,赶到办公室开始忙事情。中午十一点多时,负责考勤的同事李静静看到他,惊讶地问:“咦,你今天不是轮休吗?”张文愣了愣,一查排班表——原来,自己六休一,当天真不用上班。

不过,张文觉得,自己其实不算辛苦,很多主管、同事比他更辛苦。比如,做行政工作的留守同事李静静、提前上班的董静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收集、整理拟复工员工资料、申请开通门禁权限等,有时还得熬通宵。34日,张文的主管张健复工,又从他们手中接过了这一“苦差”,晚上十点前几乎没下过班,最多时,张健一天要统计整理300位员工的复工资料。

疫情防控期间,不管是在抗疫前线值守的工作人员,还是像张文这样在幕后默默助力的“勤务兵”,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富士康人都值得我们致敬。

    2018-2023 鸿狐网富士康工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31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