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从课长干到组长,他在富士康经历了什么?

工会发布 2021-11-29 10:34 5945人围观 工会活动

千斌斌的“主战场”,是组装三厂的无尘车间。静电衣、静电鞋、静电帽和口罩,是他每天的“标配”。一进车间,他露在外面的只有一双眼睛。同事孙奇说:“斌哥平时总是全副武装,想看到他的头和脸,难!”



在位于B01栋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千斌斌正在电脑前修改图纸。只穿着蓝色静电衣的他,终于让记者得以“一窥尊容”。这位在工作中难得“抛头露面”的大忙人,却频频用另一种方式在外界“亮相”:共获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近日,他还入选iPEBG产品群关键技术人才库。


而就在7年之前,千斌斌还是自动化技术的“门外汉”。从不得其门到登堂入室,他是如何做到的?


01“没有什么不能改善”


“斌斌和别人不同,他的思路和做法,总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生产现场反馈的问题,他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还能做到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谈起自己的得力干将,刘秀山课长的脸上满是笑意。


2017年10月,千斌斌加入玻璃组立制造总处郑州制造处组装三厂生技课。当时,生技团队只有千斌斌有自动化相关经验,刘秀山便安排他带领一个小组,负责制程改善及自动化导入。组装三厂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厂里很多技术人员是研发和改善方面的好手,但一想到申请专利就发怵。2020年,刘秀山给生技课的同事们下了“死命令”:当年要至少成功申请一项国家专利。结果,在千斌斌的带动下,生技团队超额完成任务,顺利申请到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只要是斌斌看到的问题,就没有什么不能改善的。”刘秀山说。


“倒也没有那么夸张,我只是喜欢动手而已。”斌斌打小就爱捣鼓,家里有什么小电器坏了,他喜欢自己动手修理,有的被他修好了,有的则被他折腾得报废。初中毕业后,他报读了一所技校的电子电器专业。2007年,他入职集团太原园区,被分配到iPEBG模具厂研磨线,从事模具零件去毛边作业。这是一个特别辛苦的工站,很多人干不了多久就离职或申请调换岗位。坚持三个月后,千斌斌就成了研磨线上的“老人”,开始带线。



“升官”后的千斌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尝试将去毛边这个制程由纯手工作业变成机械化作业。他结合生产实际,设计出一款辅助工具,并画出它的模型草图,又找到从事模具加工的同事,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设想。最终,这款工具被成功研制,并被安装到模具厂的冲切设备上,可有效除去模具零件较大的毛边,余下的小毛边只需用锉刀稍加打磨即可清除。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这次成功的尝试,似乎悄无声息地在千斌斌的心底埋下了一颗谋求改善的种子,让他每到一个新岗位都会下意识地思考:有没有更高效、便捷的工艺,来达到与目前的工艺同等甚至更佳的效果?


2008年底,千斌斌调到脱脂检包线。当时,检包线的作业流程是先将需要清洗的产品放入清洗篮,然后将篮子装进盛有化学试剂的清洗池。清洗篮是塑料制品,长时间浸泡在化学试剂中,特别容易损耗。看着大量的报废清洗篮,千斌斌想:能不能把塑料清洗篮换成不锈钢材质的?他将想法上报给了主管。主管安排做了专业验证和成本核算,认为这一方案可行。于是,这一改善很快在车间推广。


02“不做自动化的门外汉”


“机会给你了,行不行得看你自己。不行的话,就哪里来回哪里去。”2014年9月,iPEG郑州工程技术中心智动化推广应用部成立,该部门的首批成员均为来自各厂部的生技骨干或者是新招聘入职的专业人才。彼时,千斌斌从太原园区转战郑州园区已有三年,并凭借突出表现升职为课长。非专业人士、学历不高的他原本没有机会加入智动化团队,但主管考虑到他在工艺改善和技术创新方面小有成绩,决定破例试用他,并说出了这句“狠话”。


作为门外汉,千斌斌自然不能在新部门担任管理职,只能从“小兵”做起,职位的变动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心态。最初,他只是干些自动化设备验收、跑单及整理参数等辅助性工作。“不行的话,就哪里来回哪里去。”主管的话,时常在他耳畔响起。不想被“退货”的千斌斌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自动化软件及相关专业知识。同事们忙时,他主动充当助手,边帮忙边学艺;同事稍有空闲,他就向他们请教如何使用绘图软件来设计机构件。环境、氛围的熏陶,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千斌斌努力填满了挡在自己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那条鸿沟。



“你们不是搞自动化的吗,能不能帮我们处理下车间的油雾啊!”一次,金加厂有员工向千斌斌抱怨车间环境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千斌斌将该问题反映给了主管。当时,为改善车间油雾问题,公司已经在金加厂安装了“天花板”级别的二级油雾过滤系统,所以,他的建议并没有引起重视。即便如此,千斌斌依旧一有时间就往金加厂跑,了解油雾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际效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目前的二级油雾处理系统均安装在机台外部。“能不能把清洁系统嵌入机台?这样,油雾在逸散出机台之前,就能被过滤。”产生这个想法后,他开始琢磨怎样在不影响机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在其内部安装油雾清洁器。


经过多次尝试、推翻再尝试,千斌斌最终设计出内嵌式油雾分离方案:在机台上安装旋转气刀,气刀嵌入在滤芯内,机台运转时,滤芯可吸附40%-50%的油雾,气刀定期对滤芯上的油雾进行反方向吹落,使油雾尚未逸散出机台便被回收再利用。这一技术有效解决了车间油雾难以清除的问题,他也借此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油雾分离装置。“当时特别兴奋、激动,毕竟这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个专利。”随后,千斌斌向主管提出转调到智动化核心岗位并如愿以偿。


当时,部门每个智动化小组配备三人,一人一岗,分别负责电控设计、机构设计及成品安装调试,刚“转正”的斌斌被安排在了安装调试岗。安装调试岗在后端,要等前两个工段完成后才能开始作业,所以,在每个案子的前期,斌斌都相对清闲。但他并没有让自己闲着,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同事们讨教、学习。半年后,他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学习了很多电控设计及机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早已能够独当一面。主管考虑到他有管理经验,提拔他做了组长。千斌斌带领五六个工程师,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量产高峰时他们能同时承接两个专案。不到两年时间,千斌斌小组就完成了10余个专案,并将代表性技术成果申报国家专利或集团营业秘密。截至2017年9月,千斌斌成功申请了油雾分离装置、推料自锁装置、变距装置、微集成电控收纳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保护套自动贴合、能源监控系统、单动力双方向定位3项集团营业秘密。


03“技术精进永无止境”


在研发新工艺、申请新专利的过程中,千斌斌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他在申请浮动升降技术国家专利时,就遇到一番波折。那时,他已经从iPEG智动化推广应用部调至玻璃组立郑州制造处组装三厂生技课。组装三厂有个双面胶贴膜工站,一直都是纯手工作业,生产效率和良率都不高。有鉴于此,生产现场主管找到千斌斌,希望能研发一款治具,来改善双面胶贴膜工站的生产效率。经过研究、设计,千斌斌团队在该工站引入了浮动升降技术,使双面胶贴膜实现了自动化。然而,该技术在申请专利时,却被集团智权部门以“结构过于简单,创新不足”为由驳回。“结构确实有些简单,但这项新工艺对现场改善很有效啊!”为保护核心技术,千斌斌不得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功能,最终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就好比我有一小块菜地,原本用铁锹就能翻地,但申请专利时,要把铁锹升级成拖拉机才行。”千斌斌说。  


“他的自动化意识特别超前,专业技能方面的造诣也很高。”任振军是千斌斌的组员,有一件事让他印象特别深刻。那是2020年,千斌斌前往深圳园区学习新产品研发技术。当时清胶工站全靠人工手动作业,耗时费力。学成归来后,千斌斌决定开发一款治具,提升清胶工站的生产效率。他带领团队,历时两个月研制出清胶治具,并在投入使用后先后进行两次升级,率先在组装三厂实现了清胶自动化。凭借这一新技术,千斌斌带领团队斩获了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他做事没得说,在做人方面更让人敬佩。”任振军说,工作中,他和斌斌是搭档,要像左右手那般默契配合。然而在具体的改善项目中,他们俩常有意见不合之处,但千斌斌不会因为自己是组长、能力强就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是对各自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验证,然后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能感受到他对技术、对同事的尊重,和他共事我特别开心。”任振军说。 


2007年3月入职公司起,千斌斌曾多次被授予“优秀基层干部”“先进个人”“技术能手”“技能之星”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更是因为技能娴熟、贡献突出,绩效连年为优,被同事们称为“绩优组长”。据不完全统计,在组装三厂的四年间,除已拿到证书的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外,千斌斌还有16项技术通过集团审核,其中已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有9项,另外7项正处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阶段。“传统制造业不断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作为一名生技工程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自我更新,就可能被淘汰。”千斌斌说,他要学习的知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唯有不断精进技术、时刻做好准备,才能永远立于工业自动化时代的潮头。

    2018-2023 鸿狐网富士康工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7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