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发布 2022-9-23 17:47 2610人围观 集团新闻
“照光,跟我去开战情会。” “照光,这个制程给客户解说一下。” “照光,针对这个专案制作一份分析报告。” …… 孙照光,主管眼中的多面手、同事心中的全能王,连续多年被评选为集团“模范员工标兵”“优秀技术标兵”“创新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又获得2021年周口市“川汇区五一劳动奖章”“川汇大工匠”和2022年“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他是周口园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市级荣誉的员工。 1989年,孙照光出生于河南周口市鹿邑县的一个小乡村。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乡村孩子的玩具多是自己的“手工品”。弹弓、鸟炮、陀螺、纸风车、纸鸢……他做的玩具是小伙伴的“模板”,引得大家争相模仿。 孙照光报考高考志愿时,他选择了心仪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013年,孙照光在学校的推荐下,来到南昌某知名公司实习,做高级工程师助理,主要工作就是拿着治检工具实测、验证和数据分析及整理。一年的实习结束,孙照光通晓了公司生产工艺全流程,熟知了产品制程的每一个工艺原理,掌握了不少工艺制程和机械原理的专业技能。 孙照光期望能在更大的平台学习和历练。2014年6月17日,他在网上向仰慕已久的富士康投递了简历,入职深圳龙华园区CNSBG事业群三处,成为一名PE(组装工程师)。 入职当天,他就遇到了拦路虎。部门主要负责A客户的相关产品,不论是往来邮件还是设计图纸或者相关资料,全是工程专用英语,其中有不少还是缩写单词。这让手握英语四级证书的孙照光也如看天书。 时任部门资深专理的孙晓勇(现任经理)发给他一个文档。打开来,密密麻麻100多个工程单词。孙晓勇给了他一个礼拜的期限,必须把这些单词背得滚瓜烂熟。 孙照光二话不说,一头“扎”了进去。他放弃每天午饭后的休息,主动推迟下班时间,终于把那些单词一一“啃”了下来。他的勤奋、踏实,获得了部门主管的认可,也渐渐让他参与一些专案。 2015年7月,部门开始负责某款可视座机电话专案。由于产品组装工艺不成熟,前后盖不能严实贴合,存在缝隙。孙照光拆开几个产品,使用三次元测量设备分析发现,产品后盖直径5mm的螺丝Boss柱浮高超出规格,导致和前盖贴合不紧。 “螺丝Boss柱直径5mm,属于细微元件,正是因为这样,由它造成的异常才容易被忽略。”这件事儿,让孙照光对“细心是工程师的必备素质”这句话有了深切的认识。 “三防手机”是他经手的又一个专案。当时,某款产品的防尘和防摔性能都达标,唯有防水性仅有30%的合格率。 孙照光前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先后设计、验证了十几款压合治具,对塑钢、电木、不锈钢、橡胶材质压力值进行验证比较,大胆摒弃惯用的常规设计基础定位原理,全新设计了弹簧式底座治具,采用有一定韧性的电木材质压头,结合产品结构的特性,由平头型改成阶梯型,补偿受力点,使产品的贴合度更高,防水良率提升至92%,得到了主管的认可和赞赏。 孙照光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因父母都在南方做生意,无法照顾老人。2017年年底,孙照决定申请转调离家更近到郑州园区,方便照看日益年迈的爷爷奶奶。“难得一个脑子灵光、踏实肯干的小伙子!”孙晓勇实在不舍得让他离开,在孙照光的再三申请下,他心软了。 2017年8月,孙照光调到郑州加工区工程制造处工作,转岗QE(品质工程师)。初来乍到,为了更快地了解产品以便开展工作,他主动申请下产线锻炼一个月,了解工站、研究作业方法、熟练设备和治检具。 不久后,部门推进某款3D热弯模具的改良工作,主要是解决弧高精度不达标问题。 模具表面粗糙,进行抛光抛亮后就会消减正常弧高。此前试验过缩短加热时间降压处理,但由此带来的外观缺陷又无法通过抛光打磨进行有效处理。 模具尚处于开发阶段,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后续的产品量产无从谈起。 孙照光经过反复计算和实验、论证,再次大胆提出新理念:增大弯曲角度,以增加固有弧高,抵消抛光打磨中的消耗。最终,模具的弯度由30增大到45,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孙照光一战成名。邹旭隆资深处长也不禁为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喝彩,并将他转调PD(产品工程师)岗位,让他经受历练。 孙照光对产品开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会了如何掌控产品开发进度、如何做阶段性总结,掌握了和客户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懂得了产品色板的识别和对标……他在飞速成长。 2021年8月,孙照光调到周口园区,转岗ME(制程工程师)。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孙照光都会驱车赶回老家,带奶奶去做定期体检,陪爷爷去公园散散步,帮老人打理一下小菜园……终解思乡之苦。 孙照光到园区不久,就干了一件“大事”。部门正在进行有关清洗机节能方案的研究,汤树平副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清洗机要对产品进行初加工和精加工两个流程的清洗,每个清洗流程都有一定的水损耗。初加工清洗用水浑浊,精加工清洗用水清澈。两步流程互相独立,清洗用水均以废水排放。 为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孙照光提议将两个清洗流程打通,精加工用水可以导入初加工清洗流程,达到清洗水质标准的同时也能节省用水。 汤树平认同他的构想,立即安排人手进行作业。数据证明,改良后每天的用水量较之前节省七八十吨,这个改良方案受到周口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好评。 后来,园区进行二期厂房扩建,工艺流程规划及布局任务又落在了他的肩上。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汤树平统筹规划、主导推动,孙照光具体考量经济性、安全性、节能性和人性化,植入智能制造和模块化管理、关联工艺集中性理念。孙照光创造性提出清洗机同栋楼多层共用和临近楼同层共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考虑到上层楼设备共振对下层楼天花板可能造成的损害,他反复计算和设计,最优化设备间距,同时保障生产正常运转。对产线制程和车间走道的设计,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以求设计出最理想化和人性化的方案…… 厂房扩建还在推进,孙照光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 这个儿时喜欢做手工玩具的小男孩,已经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