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黄军:喜欢挑战“不可能”

工会发布 2021-1-25 02:26 746人围观 集团新闻

姓名:黄   

籍贯:河南信阳

年龄:45岁

学历:本科

 

1999年9月入职龙华富士康PCEBG,2008年转战武汉。先后荣获D客户“自动化卓越奖”“自动化创新奖”“ODM最具突破奖”“最佳表现奖”“最佳供应商案例奖”, 2020年荣评富士康“优秀厂长”。

 

现就职于PCEBG 制造与供应链平台DT(II)制造处,职务资深经理。

 

从J区12栋一楼一直到二楼联合办公室,走廊一侧墙壁上张贴着DT(II)制造处员工参与各类活动的风采照。二楼走廊处,是DT(II)团队荣誉展示看板,密密麻麻的照片凝结着这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办公室右侧的一整面墙是员工们精心打造的“DT(II)精英人才秀”,而联合办公室里面,每根柱子上都挂着“明星员工”的大幅照片。走进这栋楼,一步一景,处处都能嗅到浓烈的人文气息。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这个团队的领头羊——DT(II)制造处黄军资深经理。 

 

一、初出茅庐

1998年从焦作工学院毕业后,黄军曾入职河南省矿业建筑安装公司。这是一家国企,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这无疑是捧着了铁饭碗。


在深圳工作的一个老同学的电话,改变了黄军的人生轨迹。这个同学在电话里不无得意地说:“我跟你说,我现在在一家超牛的公司,福利待遇非常好,大家可是挤破头往里钻,你要不要也过来试一试?”同学的一番话,黄军将信将疑,但他觉得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那个时候啥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激情。”于是,“行动派”的黄军第二天就挤上了前往深圳的列车。

 

 

他揣着简历,心里反复念叨着“富士康”三个字,到达深圳市人才市场时已近下午2点。或许是因为时间较晚,许多企业已离场。他很快就找到了富士康招聘的摊位,投递了人生的第一份简历。简单的现场面试之后,黄军就收到笔试通知。随后,经过笔试、单位主管面试等环节,他被成功录用了。从此,开启了他和富士康20余年的缘分。


“我之前还觉得同学在跟我吹牛,来了之后才发现竟然都是真的。”黄军至今都忘不了他刚进公司车间时的那种震撼——环境非常好,现场办公人员都配有电脑。要知道那是在1999年呀,电脑是多么稀罕!他曾经所在的国企,整个单位也只有一台电脑,想有机会碰一碰,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是学工程设计的嘛,有了电脑之后就像插上了翅膀,能飞得更快更远。”黄军得知公司的电脑导入了在三维造型软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Pro/E软件,一下子点燃了学习热情。“你不晓得有这个软件是多么便捷,从前在国企,必须靠纸笔画三视图,最难的是你脑海中构思好的画面很难形象地描述给客户。有了这个软件,你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一切过程都是可视化的。”黄军道出了他下定决心学会学透Pro/E的原因。


学习的热情加足了马力,但又苦于没有师傅教。彼时Pro/E这个软件还不是很普及,精通的人少之又少。于是,黄军决定自学。他买了林清安撰写的关于Pro/E初级入门到高级应用的全套书籍,书中囊括了零件设计、组件设计、曲面设计、钣金设计、模具设计等诸多方面。黄军抱着这一套书如获至宝,那个时候,在这个24岁青年的心底,正涌荡着一股豪情壮志:“我一定要嚼烂这些知识,学以致用!”上班钻研技术,下班补充专业知识。当别人在工余忙着聚餐、娱乐、谈恋爱的时候,黄军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把自己每天的学习行程安排得满满的。那期间,除了Pro/E,他还学习了Office、CAD软件运用、高分子材料等知识。

 

2020年4月,赵海山副省长(前排右一)参观DTII制造处(左一为黄军)

 

也正是因为这种认定了就不放松的态度和说干就要干好的执行力, 2002年随组织整合至ESBG,他遇见了来富士康之后的第一个伯乐——李世宽副理。彼时,ESBG成型厂刚刚成立,龙华工厂的模具均从台湾运来,众人见了这一批模具如同见了什么宝贝,碰都不敢碰,更别说动手维修了。见大家面露难色,李世宽副理看中黄军好学、肯干,便点名让他来试试,并微笑着对他说:“你放心大胆地改,出了问题我来扛!”那时候主管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对黄军是莫大的鼓励,以至于他记到如今。“只学书本知识,不运用到实践上,终究是纸上谈兵。面对这么好的机会,还有主管在背后撑腰,我怎么会放过?”李世宽副理为他打开的这扇门,让他从治工具设计到电极设计、模具结构优化、模具ECN能力建制,再到成型机性能改良,一路劈波斩浪,不断在新的领域里驰骋。也是这一年,师二的黄军晋升为副课长。

 

二、无米之炊

2006年12月14日,富士康作为湖北省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武汉要建厂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军所在的单位,按照当时的规划,他所在的AP(III)成型厂将搬迁至江城。作为成型厂制工课课长,投资规划的项目便落到黄军的头上。他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着手,细致到前期建厂的地面需求、水电气、设备安装等,到后期的搬迁规划及员工招募、培训、投产等,每一项都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尤其是硬件方面的规划,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测试、改善,确保它的可行性。“比如说给物料输送系统做仿真分析,咱们要确保皮带线上的物料不会发生碰撞。”黄军所说的仿真分析,是指利用CAE软件将参数设置好,不断调试,使产品在相应的“跑道”上运行时,将“撞车”的机率降至最低。这就需要他们走出办公室,走进车间,不断检讨、不断调整,得出最恰当的数据。而这只是整个投资规划书中的“冰山一角”。“整本规划书大概有三四厘米厚,我们前后检讨了百来次,都快被我们翻烂了。”


彼时的AP(III)成型厂是个什么状态呢?没有自己的厂房,没有自己的设备,在这种环境下还要保证顺利交货。当时任AP(III)成型厂资深经理的张明发处长亦是为此操碎了心,他找到了黄军,想提拔他做AP(III)成型厂的厂长,顺利带领大家度过危机。“你技术过硬,执行力强,我想不到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我希望你能顶上去。”张明发处长拍了拍黄军的肩膀。黄军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期望。这是黄军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做厂长,“其实心里是很没底的。但是主管既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他接过了这个担子后,便一心扑到生产线中。一到现场,他发现事实远比他想的还要糟糕:厂房是租别的单位的,这个暂时还能管一阵子,可是设备是找各单位借来拼凑而成的,一旦别人要用,他们就没有设备。一边是客户鞭策你“注意交期哦”,一边又陷入没有机器的困境。

 

DTII年产量突破1200万(左二为黄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黄军凭借着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借场地、借机台,最多的时候同时借了六个单位的设备。“真的是能借的都借遍了。每一台设备都不能在固定时间借,因为别人也在赶货,只有在别人用完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借得到。”黄军苦笑道,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武汉厂房建好以后才解决。


“我们到武汉之后,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场地和设备。不用再过‘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了。”黄军说到这里嘴角溢出了笑容,他话锋一转道:“虽然以上问题都解决了,但是那时候的武汉厂区荒凉一片,映入眼帘的除了几栋厂房之外,再就是一望无垠的荒地、杂草……”彼时的尚善湖还是一片杂草盘绕着的水洼,他们一群人挖地、垒堤、填土、撒种子……干得不亦乐乎,就像给自家装修房子似的。“你现在看到的一些树木,好多是那个时候咱们种的呢。那个时候,虽然艰苦,但是大家都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奔着一个目标去,回想起来很美好。”黄军一边说,一边指向窗外的植物介绍。

 

三、敢为人先

 2014年3月,武汉的空气中夹杂着冬天还来不及褪去的寒冷,上下班的人群无不把脖子缩进围巾里,双手严严实实插进口袋。J区道路两旁的绿植已经吐了芽,一副奋发向上生长的模样。黄军站在走廊上,痴痴地望着远方,陷入沉思。张明发处长刚找他谈了话,并将DT(II)制造处领头羊的角色交由黄军“领衔主演”。


DT(II)制造处下面包括五个厂、四个部,远不是之前的一个成型厂所能比拟的。这对黄军来说,一下子横跨了好几个“跑道”,连续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会在凌晨3点左右自然苏醒。“压力是无形的,但是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既然答应了发哥,我就要对得起他的信任。”黄军常常在无眠之夜默默给自己加油打气。


黄军喜欢观察细节,打破固有思维。因此,上任不久,他便鼓励员工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不断试错。在他的引导下,成型厂率先导入了自动印刷、自动热熔、自动包装,实现三类制程的无人化。“我发现问题后,会提出假想,让员工顺着这个思路去找解决方法。”黄军举例说自动包装的实现就是如此。从画图设计,到利用废料制成刀卡模具,整个过程都是模工的员工参与完成的。起初,设计的刀卡模具,会与产品发生摩擦,导致出现产品亮印,增加不良率。后来,员工们通过“倒推法”找到了原因——刀卡与产品接触面使用的橡胶过硬。于是他们请求塑应中心做技术援助,开发出了一款软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董事长的奖励是黄军再向上攀登的动力

 

他的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手下的员工,也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DT(II)制造处的整体年产量。“可以说2018年是咱们制造处的转折年,从这一年开始咱们D客户的年产量呈现高速上升状态。”黄军指着“武汉园区D客户年产量”的折线统计图,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创造这一喜人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他们那一年来的苦心钻研。


2017年,由于竞争对手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因而D客户对黄军直言道:“老实讲,你们的自动化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不太满意!”黄军至今都记得客户当时说话的神情,他在内心给自己焊了一个坚定的想法——突破当前瓶颈,放手一搏。黄军仔细分析了一下,如果按照客户的要求开发出“L6.5制程全自动组装生产线”,需要投资大约五到六百万,且业界无成功案例,风险之高,不得不让他们谨慎再谨慎。


“当时用了一个比较冒险的方法。”言至此,黄军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神秘感。原来,在客户的介绍下,黄军派出了一名组长前往具备相似自动化线的厂商“卧底”,扮演“设备厂商员工”顺利进出厂区,借着维修设备的名义“潜入”自动化生产线,仔细观察每个工站,并牢记于心。“偷师”一周之后,该员工带回了重要“情报”,他发现对方的设计也存在诸多问题,以我们目前所具备的条件,要实现全自动组装,还是有很大希望的,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快乐的亲子时光

 

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各工站一一“击破”,实现工站式半自动化。突破自动打拉钉、自动装脚垫、自动装电源、自动锁主板、自动FT测试等技术瓶颈,从测试到调试,历经一年时间,终于成功开发出了业界第一条“SFFL6.5制程全自动组装生产线”,节省了人力50%,且线速比竞争对手快了1倍多。“这感觉就像成绩吊车尾的差生,忽然在高考中突出重围,考上了双一流大学一样。”黄军说D客户看到这条生产线,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CY总也来参观过,他看到这条线之后非常开心,对此也非常感兴趣。”黄军讲到这里,眼角眉梢都泛着满足的笑容。而后,这条客户口中的“GoldenLine”(黄金线)成为了社会各界参观园区必“打卡”之地。


提起自动化项目推进,黄军又变身为“从前那个少年”,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咱们的冲压制程坚持全连续模生产方向,完善自动物流系统,实现基座、UCover、侧盖、主机板架四大件的冲压、涂装、组装全制程JIT生产;组装厂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测试;成型厂开发了SFF面板总成全自动化装配线;涂装厂首创智能膜厚控制项目等。这些自动化项目成功推进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提升了达标率。”新技术的导入,引领了制造竞争力,使制程能力处于业界前沿。


黄军除了醉心于攻克各项“硬核”技术以外,还特别重视各厂部“软实力”的发展。他鼓励厂里的员工积极“走出去”,参与到园区的各类活动中来。此后的几年时光里,无论是文体类的拔河比赛、棋牌赛,还是技术类的技能比武,或者安康杯、工具包、劳动竞赛,亦或是加强员工与主管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庆生会,都能看到DT(II)员工的活跃身影。黄军带领着这批起初并不被看好的“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又一个员工在园区里崭露头角。强将手下无弱兵,如今,DT(II)制造处优秀人才大量涌现,仅2019年团队就如同“开挂”,先后斩获了“自动化推动贡献奖”、“年度ODM最具突破奖”、“自动化创新奖”、“最佳自动化推动奖”等7项创优奖。也是这一年,他们交货量突破1350万台,创下D客户交货历史新高,获得客户的交口称赞。 

 

四、感恩前行

匆匆二十载转瞬即逝,回望身后走过的路,黄军心怀感恩。“我最要感谢的是李世宽主管,他是一个敢做、敢为、敢担当的主管。”黄军坦言,自己走上管理岗位后,身上总是若隐若现地闪现着李世宽主管的影子。“我承认平时对待员工很严格,他们都很怕我。但是我坚持赏罚分明、公平公正的原则。”黄军说,虽然对待员工严格,但是他敢于“放手”,让员工敞开了怀抱去尝试,哪怕错了也没关系,只要脚踏实地、肯钻研,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荣获2018年“富士康之星·创新之星”荣誉称号的潘厚胜便是最好的例子。


他分享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2016年,涂装厂反映在给一款盒状产品内侧贴附仿形模形帖时,因内侧贴附空间狭小,出现精度难以达标、耗费人力且效率低下等问题。潘厚胜接到任务后,赶往现场仔细观察,对产品制程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方案:既然产品成型后贴膜难度高,是不是可以在产品冲压成型前贴膜呢?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黄军的大力支持,但涂装厂无法完成成型前贴膜的工艺,这一任务需要移交给冲压厂。于是,黄军亲自出马排兵布阵。在大家的协同配合下,潘厚胜的创意很快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工艺变更后,不仅贴膜成本降低了95%,产能也提升了6倍有余。“授权,可以给员工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黄军说这也是他跟李世宽主管学的。多年来跨省市、跨厂区的管理工作,让他从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经”。

 

2020年1月,刘扬伟董事长(中)为32位优秀厂长颁奖并合影留念

 

“富士康给予了我很多很多,我会用我的余生不断给他注入力量。”黄军说,基于目前全制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状,他们正在导入符合制程需求的MES系统,以打通数据孤岛,朝着数位化、智能化不断迈进,实现数位工厂的转型。


“前方肯定会有更多挑战的,但是我不怕,我就是喜欢‘挑战不可能黄军眼神坚定地说。

    2018-2023 鸿狐网富士康工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7177号